另类景观
半山一水绕孤村,茅舍竹篱无锁门。
乐此幽居清净地,冰霜为伴玉为魂。
揖圣堂篆书作品《另类景观》,见https://www.zwshgzs.com/homeshow.php?b_id=2&id=343
附: 试谈《另类景观》一诗中的景与境
文/榕江逸士
有關詩詞的創作方面,歷來多講究創造意境,因造境設計與情景關係較為密切,前人如清代李漁、劉熙載及張德瀛等學者專家,均對此多有論述。本文試著以本詩為例,簡述一下詩中的景與境及創作方法。
詩的首句,以白描的方式,直接景隨詩出。「半山一水繞孤村」,隨著詩的吟唱,一幅簡潔的山水畫便迎面而來。大家知道,山水畫是中國畫源源不斷的藝術題材,而儒家向來有著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。水者,表動,靈活,選用一,有源遠流長之意;山者,為靜,穩重,選用半,蓋因未能窺其全貌,有含蓄保留之意。村與巿相對,遠離喧囂,罷卻繁華。再用孤作修飾,更表靜遠,更顯清幽。首句七字,已為全詩描景定調。
第二句屬於景因韻動。靜遠的孤村,如何和清高聯繫起來?這裡摘取了宋代王琪詠梅詩中具有標誌性的四字「竹籬茅舍」,這樣一來,便和梅花、和愛梅成性的高士林逋結合在一起了,這也是本詩連標題都沒一個「梅」字卻稱為梅花詩的原因。為了平仄協調,格律需要將其倒裝為茅舍竹籬。這是從景色之中提取的氣韻,使之更加生動更具內涵。既然孤標遺世的梅花生於孤村長於茅舍竹籬旁側,則茅舍中人必定識梅賞梅愛梅,此四字既點明了梅,也帶出了人。為下一句的情應景發作了鋪墊。
另外,無鎖門,對於隱士來說,心境遠勝於外景。現實之中,物質條件是簡陋的,卻甘於淡泊,而內心世界,卻是充實、美好、堅定的。心中的種種美好,還需上鎖嗎?誰要誰拿走,誰喜歡都可儘管分享。而真正意義上的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」卻是怎麼鎖都鎖不住的。
第三句,就是屬於「情隨景發」了,用了一個「樂」字,樂此不彼的帶出了情感。在如此清且淨之地幽居,那是精神境地的真實寫照,真的,何樂而不為呢?
詩到了第四句,寫法上叫「情景渾成」,此時,外景也是內境,以白茫茫一片潔白的冰霜為襯為伴還不夠,再加上以玉為魂。玉為魂是全詩的點睛之處,儒家常說君子愛玉並以玉喻之,這裡已超越了玉喻,而是化玉為魂。白茫茫蕭條肅殺的一片,在當時作者的心中,非但沒有一無所有的擔憂,反而以舍盡一切就是擁有一切的超然自豪,這種來自生命深處的流露,非是任何物慾利益所能羈絆阻隔的。
該詩於一個極其艱難困厄惡劣的環境下腹稿而成,以表心志,也自己營造了另外的一種景象,故取名為《另類景觀》。另類是相對而言的,也可說是別樣,為了紀念心中的那道美景,在類非類的氣候下,姑且這麼說吧。